多年來,屏東基督教醫院講座教授蔡篤堅推廣智慧醫療及科技醫療等應用不遺餘力。於台北醫學大學任教時,曾推出「應用服務學習於都會弱勢社區的科技研發」課程,讓大一的醫學生藉著實際操作,深入理解社區營造的困難及方法,尤其在高齡化社會時代,如何用智慧醫療科技幫助老人家,讓他們的生活更好;課程設計就是為了讓未來的醫師們運用創意,在面對各種情境時的具體實踐。
課程以台北市早期發展的老社區「南機場」為目標,比例偏高的老年人口是南機場特殊的人口結構。已經發展成形的社區營造,包括老人送餐和弱勢學童餐飲的「愛心廚房」,如何擴大功能並建立共享共食機能,便是課程的核心之一。蔡篤堅將實驗場域建置於此,透過健康資訊平台及環境影像監控系統,有效連結居民的建康、生活與環境訊息。同學們為了與社區進行更好的互動,貼近老人家的日常需求,和居民們話家常、說從前等方式融入社區。透過創新觀念的導引,同學們具體實作的作品包含:關懷獨居長者的自動秤重垃圾筒、社區高血壓關懷平台、健康APP及pillbox、多功能柺枚等等,為老化社區注入智慧科技運用的新動力。
課程執行也化為具體行動擴散開來,像是活化忠勤里社區志工參與,包括育兒友善園、幸福廚房、電腦教室等社區營造成果,為建立老人照護與智慧生活實驗場域奠定厚實基礎,更進一步推展與國內生醫科技及智慧生活企業合作的可能。
此外,蔡篤堅在陽明大學等醫學院所任教時,即積極思考醫學與人文結合的重要性,而台灣面對高齡化社會的衝擊,在地老化等議題便是探討「高齡福祉科技」重要領域之一。於台北醫學大學授課時,推出「在地老化行動研究」課程,選擇金岳部落為場域,結合社區營造的田野調查、訪談方法與技巧,與部落共同建立夥伴關係,進而型塑出適合高齡者安居養老的環境,減輕人口結構轉變帶來的挑戰。
在這課程中,蔡篤堅尤其重視口述歷史的重要性,成為參與課程的同學與在地鏈結的重要關鍵。他表示:「口述歷史是種尋找史料的方式。特別之處,在於『共同參與』的精神。共同參與,指的是以人為本的思考方式。」蔡篤堅以修車廠與醫生來譬喻。「當車子進到修車廠後,維修人員會將車子修好,車主不必費心。相反地,當病人進到診所後,醫生只是教病人怎麼照顧身體、怎麼維持體力,醫生無法在短時間內『修好它』,而是得靠病人與家屬的努力,才能逐漸康復。」因此在課程進行中,他鼓勵同學隨時以錄音設備記錄居民的生活,而且在課程目標中,同學們要能構思出金岳部落在地健康與老化方案,其中關鍵便是了解部落、了解居民,才能提出符合需求的想法。
課程選在金岳社區的原因之一,是當時第金岳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曾是蔡篤堅的專案助理之一;如果說蔡篤堅是部落的局外人,那麼只有返回原鄉工作的總幹事,才有辦法成為串接局內人和局外人的關鍵行動者。透過口述歷史,發掘金岳部落的機會,並激發居民主動參與,諸如織布小書、繪本及部落傳統文化之網路平台活化設計,都成為完善社區營造,進而作為在地健康或老化方案的具體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