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軒醫師
前幾天看到美國的民調機構「輿觀」(YouGov),公布的一項調查指出,20%的人曾因COVID 19 話題與親友發生口角、進而造成情誼破裂…
記者問我,有沒有這樣的事情發生在我們的生活呢?我說當然有呀!
你不信去問問,多少家人或好友~
單純只是要不要疫苗接種,就會意見分歧到不行了…
天天焦慮,天天森七七呀!
今天早上,整理一下,一些研究報告:
A. 英國研究
當研究對象有下列情形,研究人員歸納為「生氣」狀態:
1. 在Pandemic期間,和家人或朋友,因COVID 19 的行為舉止,而發生爭執
2. 在Pandemic期間,因為對 COVID-19 的意見分歧,而不再與朋友或家人交談;
3.對認識的人,因其防疫行為表現疏鬆,而感到生氣
4.自己防疫行為表現不正確,而使別人對自己生氣
B. 研究人員發現:
1.在pandemic 下,有一半左右(53%)的人,容易對他們認識的人,只因COVID-19 行為不佳而生氣!
2.竟然有22%的人,曾因COVID-19 防疫規範,而去檢舉他人。
3.在英國,也有14%的人,曾經被人檢舉。
C. 在Pandemic 下,哪些人最易森七七?( 哪些人,易惹怒呢? )
研究人員發現:
1.喜歡上網updates的人
喜歡上網,去查看COVID-19 最新資訊的人,約69%會易感到不安,而與人起爭執!
從 WhatsApp (39%)、Twitter (37%)、YouTube (34%) 或 Facebook (32%) 獲得有關 Covid-19 的大量信息updates的人,易因對 COVID-19 的意見分歧,而不再與朋友或家人交談
2.危機意識高的人
那些視COVID-19 為國家危害的人,64%容易動怒!認為COVID-19 會傷害到個人,有62%容易動怒!
3.容易憂慮的人
因COVID-19 引發更焦慮和憂鬱的人,63%會在討論COVID-19 事件而生氣!覺得COVID-19 是個生活壓力的人,67%的人,説著說著疫情,就會森七七了⋯⋯
4.陷入經濟困境的人
四分之一 (25%) 的人預計會遇到財務問題
因為COVID-19 而失業或減薪或經濟失敗,61%的人,會在討論COVID-19 而易被惹火了。
5.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吵架會下降,例如:16-34 歲的人 (36%) 比 35-54 歲的人 (24%) 更有可能為了疫情意見或感受不同,就在鍵盤下和不認識的網友,交流過程,容易生氣鬧翻了!
6.有十二分之一 (8%) 的人表示,由於疫情意見分歧,他們不再與朋友或家人交談COVID 19了!
D. 如何減少和家人或好友,討論疫情時的吵架 ?
1.好的溝通準備
跟至愛的家人或好友溝通 :
好的溝通,不是試圖改變人們的行為
好的溝通,不是關於誰說的比較“正確”
問問你自己:
我想要發生什事情?
我希望通過這次談話,達到什麼目的?
我是要糾正某人,讓她知道犯錯,證明我是多麼的正確嗎?
跟至愛的家人或好友溝通 ,其實不要試圖成為爭論下的勝利者,因為那是兩敗俱傷的結果!
2.身體警訊
了解您自己的早期警告信號或觸發因素,例如你有嚴重焦慮症、憂鬱症發作,就知道自己得先治療穩定下來,不然的話家人沒說兩句,你很快就生氣了。
在對話時感受到有點沮喪、煩躁或生氣時,身體感覺開始很熱……在這種情況下,你的表現會不佳、可能需要休息
身體內的身心變化警訊,告訴你自己什麼情況下,你容易和家人起衝突 ?
3.少說多聽
你必須學會多傾聽,因為這是你做出最佳回應方式
傾聽,永遠比你會說話還更重要。而不是衝鋒陷陣或打斷別人說話。
4.選擇好時機
當家人上班,已經度過了糟糕的一天時,你還要和他討論疫情 ?
如果發生這種情況,勸你暫時關閉對話,再找其他時間吧。
5.按下暫停鍵
如果在討論COVID 19 開始變得有指責情況,或是脫口而出的情緒反應,請暫停下來,因為你無意對另一位家人,產生吵架情緒。
6.尋求共同點
每當你與家人或朋友交談時,如果產生非常兩極分化的觀點,請嘗試尋求共同點,如果不行,擇日再說了。
7.表達感恩
如果家人或好友擔心疫苗對你有風險,並可能傷害你,承認對方的感受並感謝他的關心,而不是反撃回應 他們,這些至愛的人,愛你才會關心你,不是嗎?
永遠記得 : 「家人是家人,不是疫情下的敵人」
本文經黃軒醫師授權刊登於《醫學有故事》